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詩類
書類
易類
四書類
    汉宣帝
    汉哀帝
    汉平帝
    后汉光武帝
    后汉安帝
    后汉质帝
     后汉桓帝

    
后汉灵帝
    三国魏明帝
    三国吴主皓
    晋悯帝
    晋元帝
    齐明帝
  (第 45b 页)
    蕙田案坛墠之礼仍祭法之讹也
献帝本纪初平元年冬十一月有司奏和安顺桓四帝
无功德不宜称宗又恭怀敬隐恭悯三皇后并非正嫡
不合称后皆请除尊号制曰可(注和帝号穆宗安帝号/恭宗顺帝号敬宗桓帝)
(号 威宗
和帝尊母梁贵人曰恭怀皇后安帝尊祖母/宋贵人曰敬隐皇后顺帝尊母李氏曰恭悯皇后)
祭祀志灵帝崩献帝即位初 …… (第 41a 页)
以求厥中诚合礼议元帝世在第八光武世在第九故)
(以元帝为考庙尊而奉之孝明尊述亦不敢毁孝和以/下穆宗 威宗
之号皆省去五年而再殷祫食于太祖以)
(遵先典议/遂施行)
 文献通考马氏曰西都郊祀之制因秦五畤未尝有 …… (第 42a 页)
 藏主于世祖庙皆如孝明之礼而园陵皆自起寝庙
 孝明曰显宗孝章曰肃宗自后踵前孝和曰穆宗孝
 安曰恭宗孝顺曰敬宗 孝桓
(第 44b 页)
威宗
惟殇冲质三少
 帝皆以未踰年不列于宗庙四时就陵上祭寝而已 …… (第 44b 页)
 为中宗其庙皆不毁孝元功薄当毁光武复天下属
 第于元帝为子以元帝为祢庙列于祖宗后嗣因承
 遂不毁也东庙七主光武明帝章帝和帝安帝顺帝
  桓帝
也光武为世祖明帝为显宗章帝为肃宗和帝 (第 45b 页)
 为穆宗安帝为恭宗顺帝为敬宗 桓帝
(第 46a 页)
威宗
庙皆
 不毁少帝未踰年而崩皆不入庙以陵寝为庙者三
 殇帝康陵冲帝怀陵质帝静陵是也追号为后者三
 章帝 (第 46a 页)
 (罢祀是古人罢祖宗之庙而不以为嫌也王莽尊元/帝庙号高宗成帝号统宗平帝号元宗中兴皆去之)
 (后汉和帝号穆宗安帝号恭宗顺帝号敬宗桓帝号 威宗桓帝
尊母梁贵人曰恭怀皇后安帝尊祖母宋)
 (贵人曰敬隐皇后顺帝尊母李氏曰恭悯皇后献帝/初平元年左中郎将蔡 (第 32b 页)
   蕙田案桓灵祖父皆有庙名如祭祀志所言
    则庙虽立仍不过以嗣王奉祠也
          右 后汉桓帝
灵帝本纪孝灵皇帝讳宏肃宗元孙也曾祖河间孝王
开祖淑父苌世封解渎亭侯帝袭侯爵母董夫人 (第 21b 页)
桓帝
崩无子太后与父城门校尉窦武定策禁中使持节至 …… (第 21b 页)
 徒持节之河间奉策书玺绶祠以太牢常以岁时遣
 中常侍持节之河间奉祠熹平三年使使拜河间安
 王利子康为济南王奉孝仁皇祠
祭祀志 桓帝
无嗣灵帝以河间孝王曾孙解渎侯即位
亦追尊祖考
         右后汉灵帝
 蔡邕独断高祖得天下而父 …… (第 22b 页)
 等议引汉桓灵为比以为桓帝尊其祖解渎亭侯淑

 为孝元皇父苌为孝仁皇请下有司定谥四代祖考
 为皇置园陵如汉故事事下太常博士王丕议 汉桓
 帝
尊祖为孝穆皇帝父为孝崇皇帝缟以谓孝穆孝
 崇有皇而无帝惟吴孙皓尊其父和为文皇帝不可
 以为法右仆射李 (第 32a 页)
 (郝氏敬曰旅酬毕主人慇勤未/巳兄弟之幼者为主人达其意)
    蕙田案此为无算爵之始注延景汉诸帝年
    号无此称释文作延熹系 汉桓帝
年号盛氏
    世佐以为二者皆误据后汉书灵帝纪诏诸
    儒正五经文字刻石立于太学门外事在熹
  (第 41a 页)
    可知也后汉即位礼其详不可得闻
纪元表丙寅顺帝永建元年(六/)壬申阳嘉元年(四/)丙子
永和元年(六/)壬午汉安元年(二/)甲申建康元年(一十在/位 九)
(年改元五/太子炳立) 乙酉冲帝永嘉元年(正月崩渤海/孝王子缵立) 丙戌
质帝本初元年(闰六月梁冀弑帝/蠡吾侯冀子志立)
后汉书桓帝本纪帝讳志肃宗曾孙袭爵为侯本初元
年梁太后徵帝到夏门亭将妻以女弟会质帝崩遂与
兄冀定策禁中闰月庚寅使冀持节以王青盖车迎帝

入南宫其日即皇帝位秋七月乙卯葬质帝辛巳谒高
庙光武庙
    蕙田案 桓帝
闰六月庚寅即位七月乙卯葬
    质帝辛巳谒庙凡五十二日是后汉制以二
    十七日除服后既葬而谒庙 (第 46a 页)
    犹沿两汉之旧以尚书诸省列于列卿之后
    失其实矣唐初改脩晋书移在诸卿前最为
    有识
秘书监 (汉桓帝
置后省魏武为魏王置秘书令丞文帝/置中书令而秘书改令为监又设秘书右丞晋) (第 25b 页)
 章不忘宜上尊号曰孝德皇皇妣左氏曰孝德后尊
 陵曰甘陵庙曰昭庙置令丞设兵车周卫比章陵
 乐成陵 博陵
 后汉书 孝桓皇帝
祖父河间孝王开父蠡吾侯翼本
 初元年九月追尊皇祖曰孝穆皇夫人赵氏曰孝穆
 皇后考曰孝崇皇冬十月尊皇母 (第 13b 页)
 也注皮毛无疥癣(又集韵相然切音仙义同)或作㿅 瘿(唐韵集韵于郢切韵会幺郢切𡘋音瘿说文颈瘤也释名)

(瘿婴也在颈婴喉也嵇康养生论颈处险而瘿张华博物志山居多瘿饮泉水之不流者也方书瘿有五肉色不变为肉瘿筋)
(脉现露为筋瘿筋脉交络为血瘿忧恼消长为气瘿坚硬不移为石瘿)又地名 后汉桓帝
纪勃海王悝降为瘿陶王注瘿陶 
 县属钜鹿郡(又集韵伊盈切音婴义同)集韵或作𩖍 瘾(集韵同)(广韵 …… (第 33b 页)
 戴之此谓上皇(又韵府摄也左传闵二年君行则有守守曰监国)又韵会小补观也鲁语长监于世 又监寐犹寤寐也 
 后 汉桓帝
纪监寐寤叹注言虽寝而不寐也(又云气临日也周礼春官视祲掌十煇之法四曰监疏谓有赤云气在日旁如)
 冠珥珥 (第 63b 页)
 百官表边郡六牧师菀令(又水经注菀川水出勇士县之子城)又通苑详苑字注 又广韵纡勿切音郁义同 又集韵 
(与蕴同)(唐韵子盈切集韵类篇咨盈切𡘋音精说文韭华也张衡南都赋秋韭冬菁注广雅曰韭其华谓之菁)
(又菁茅书禹贡包匦菁茅管子菁茅谋江淮之閒有一茅而三脊母至其本名之曰菁茅)又蔓菁周礼天官醢人菁菹注菁 
 蔓菁也 又芜菁 后汉桓帝
纪种芜菁以助人食(又菁华英也张衡西京赋丽服飏菁)又集韵仓经切音青菁菁花盛貌 
 诗唐风有杕之左其叶菁 (第 46a 页)
 以贡注告也 又尔雅释诂贡赐也 又广雅贡上也(又玉篇贡通也)又广韵贡荐也 又姓前汉贡禹传字少翁琅邪 
(人急就篇孔子弟子子贡其后以字为氏)(唐韵他得切集韵韵会正韵惕得切𡘋音忒说文从人求物也广韵假贷)
(谓从官借本贾也前汉韩王信传旦莫乞贷蛮夷 后汉桓帝
纪若王侯吏民有积榖者一切贷得十分之三注贷吐得反)又  (第 39a 页)
(广韵徒得切集韵韵会正韵敌得切𡘋音特义同后 汉桓帝
纪注又徒得反)又同忒史记微子世家卜五占之用二衍贷 
 按书洪范作忒(五经文字贷相承或借为贷字互详贷字 (第 39b 页)
 汉西陵县隋黄州(又县名前汉地理志黄县属东莱郡内黄属魏郡外黄属陈留郡注县有黄沟泽故名师古曰惠公败宋)
 师于黄杜预以为外黄县东有黄城即此地(又中黄天子内藏 后汉桓帝
纪建和元年芝生于黄藏府)又官名杜氏通典 
(乘黄令晋官主乘舆金根车又晋以后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俱属门 (第 25a 页)
  (仓野杜注在上洛县今商州东南有仓野聚东少/习杜注商县武关也武关在今西安府商州 少)
  (习山下故亦名曰少习王三户杜注丹水县北有/三户亭 汉桓帝
河间孝 子博封三户亭侯即此) (第 23a 页)
 公同

 洪景文曰自汉武帝建元纪年之后嗣君绍统必踰
 年乃改元虽安帝继殇帝亦终延平而为永初 桓帝
 
继质帝亦终本初而为建和唐宣宗以叔继侄亦终
 会昌六年而改大中独本朝太祖以开宝九年十月
 二十日上仙太 (第 12b 页)
 赋也 毛传洒高峻也浼浼平地也殄绝也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离古音罗施/)
(古式何反此章以离施韵不以之施韵顾氏引笃公刘/)
(何以舟之舟与瑶刀韵载见永言保之保与寿韵 桓皇/)
(
以间之间与天韵为證盖古人用韵变化不拘如此/) (第 53b 页)
自东晋之后县为吐谷


浑所据遂以枹罕为华戎之界故唐初太子贤注


后汉书误认龙支之积石为禹贡之积石 (后汉桓帝
纪延)


(熹二年烧当等八种羌叛寇陇右护羌校尉段颎追击于罗亭破之注云东观记曰追到积石山即)


( (第 4a 页)
 (学健/)按以设俎之人差次之敖说良是
尸降筵受三献酌以酢之○石经及敖本三献下有爵
 字酢石经作醋
兄弟之后生者注延熹中诏校书定作觯○熹监本讹
 景今考延熹系 汉桓帝
年号释文于此有熹许其反
 四字亦足证景字之讹
 疏兄弟之后生者云云一段○监本误刋于上二人
 洗觯疏末 (第 60a 页)
 惟夫弗损诸己而益之则其出无穷于人有济可以
 塞益人之责而无咎也然弗损之益亦或有不正者
 如梁惠王所移特民间之粟 汉桓帝
令民铸钱以赈
 饥宋王安石散青苗钱之𩔖如是则虽云惠而不费
 然于民不见实惠君人之德所损亦多矣何由能 (第 20b 页)
 (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淮南子诠言训过则自非中则以为候闇行 

缪改终身不寤(太玄经玄莹泠竹为管室灰为候以揆百度百度既设济民不误)汉扬雄羽猎赋欃 

 (枪为闉明月为候荧惑司命天弧发射鲜扁陆离骈衍佖路)释名候护也司护诸事也 通鉴 汉桓帝 
 (纪延熹二年诏尚书都护剑戟送黄门北寺狱胡三省注或曰都护当作都候)
平声则音胡(易林困之蛊升高登虚欲有望候驾之北邑与喜相扶)汉扬雄解嘲前番禺后陶涂东 

 (南一尉 (第 11a 页)
以濯之)韩非子木之折也必通蠹墙之坏也必通隙 


(汉赵王友歌我妃既妒兮诬我以恶谗女乱国兮上曾不寤) 后汉桓帝
末童谣嚼复嚼今年尚 


可后年铙(桓谭新论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而西向笑知肉味美则对屠门而大嚼)汉书叙传 (第 36a 页)